2023年12月21日晚,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2023年度研讨会在皇冠新体育app图书馆艺术写作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图书馆副馆长屈波主持,皇冠新体育app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王天祥、“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屈波、皇冠新体育app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靳立鹏、皇冠新体育app教师王志伟依次参与报告,邀请冯知军、卢文超、李竹、周彦华、周晶、娄金、杨方伟、黄淋、张习文等嘉宾参与对话,皇冠新体育app学生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研讨会上,“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协同创新团队”与校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对话,对过去一年在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方向的实践和研究展开了广泛、深入、全面、开放的探讨,对未来的实践和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首先,王天祥以《家园艺术——中国艺术乡建概念与话语》为题,提出艺术的社会转向应该成为重要的学科建设维度,总结了近年来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已经从前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转向实践。王天祥以川美在成渝地区的实践为案例,通过总结中国艺术乡村建设的行动与实践的六个模式,提出以“家园艺术”为核心概念,采用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产生三部曲的生产机制的理论与话语。通过实践案例指出将家园作为价值取向,将艺术乡建的行动要沉淀在生活方式中,从实践中再次凝练理论话语。最后指出明年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在乡村振兴如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二是科技介入乡村;三是中国艺术乡村建设的国际化发展。
屈波代表“社区美育团队”作了年度报告,梳理了团队今年开展的本科课程教学《社区美育与项目实践》、《乡村(社区)美育》、《社区美育理论与实践》和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地创作与社会美育》、《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美育中国系列项目)》;开展的两个工作坊——“美遇·长江”社区美育实践项目和皇冠新体育app、云南皇冠新体育app、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合作项目“滇渝陶韵”;举办了三个展览——“第五届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览”、“第四届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览”、“共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活美学展(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分展场展览)”;开展两场论坛——“教育的艺术:第五届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论坛”、“共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活美学展论坛”;参加的展览“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系统生态——2323·首届西安社区(艺术)实践季”;发表了两篇文章《附近的美育:以皇冠新体育app“虎溪计划”为例》和《美术助理乡村振兴中的人民观念及实践》。
靳立鹏总结了愈园计划项目的开展情况。愈园计划分为四个部分:课程、系统美学、工作坊和展览。第一部分的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围墙内的标准化教育,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以此来开放同学们的思维,与同学们展开深度的交流,并进行参与式设计。第二个部分的系统美学,即创造一种维护社区的系统,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愈园计划正在运行的堆肥系统。第三个部分的工作坊开展了风蜡烛和风筒制 造工作坊、造纸作为再野行动、“种子球”土壤疗愈工作坊、“活水地图”:南川莲花村、生机舞动身体剧场工作坊、中国达芬奇与植物木刻工作坊等。在第四个部分展览中,川美师生代表参加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手艺再兴”展览和深圳关山月的“种子计划”展览。
王志伟总结了“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展览”的三个部分:发现乡村之美、唤起与集结、乡村美育索引。第一个部分“发现乡村之美”,通过绘画和影像的方式来呈现乡村。第二个部分“唤起与集结”,以全国各地推动乡村美育的案例进行申报和支持。第三个部分“乡村美育索引”,以“乡村美育”为关键词,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案例的整理。
在四位老师报告结束后,与谈嘉宾们针对“社区美育团队”过去一年的实践和成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冯知军首先肯定了川美目前的实践和项目的丰富性,学校是乡村美育和社区美育的重要基地,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的思考,老师们也在项目中也不断的思考和探讨。冯知军提出,我们现在的项目首先需要回到社会的现场,然后回到人,了解人的生活。最后冯知军认为我们应该思考这些实践项目能否移植到相似的地域展开,通过更广阔的的实践再回到理论探索中。
卢文超指出四位老师的报告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项目”,这种项目式的艺术包含两个维度:美化生活的维度和转化生活的维度。这些项目的探索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并在固化的生活中寻找新的可能性。最后,卢文超提出如果探索变成一种项目,那么评价项目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我们写一个艺术乡建的艺术史,或项目式艺术的艺术史,那它们之间在美学上的逻辑关系的关系该如何呈现的问题。
李竹指出四位老师报告的话题是分不开的,乡村艺术与70年代以来英国的社区艺术的发端,80年代末以来的席卷全球的社会参与艺术,再到行动中的艺术这些思潮分不开。我们的乡村也和20世纪中国的乡村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与诉求汇聚成了一股洪流。生态艺术这个话题与如何建立有关于生态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体也分不开。最后指出在未来的行动中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周晶提出四位老师报告中的研究能够与自己“流动”主题的项目相连接,参与式的艺术不仅要影响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教育,更要进入社区,让所有人了解公共美育的概念,同时“流动”还能让教学更具有活力。其次周晶肯定了艺术乡建的实践必须要有理论的梳理作为引领,因为实践中的偶发性也具有艺术本身的规律,而不是盲目的行动。
杨方伟结合自己在五届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览中的经验,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指出社会美育的核心是人,因为我们最真实的东西是渴望情感连接,即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往。提出创作可以将自己作为社区的方法,回到社区就是回到自己。
周彦华指出城市和乡村存在一种亲缘关系的绵延,一种生活方式的绵延,或者是一种生态环境资源的绵延。这种关系存在于社会领域的大框架当中,乡村和这种城市是分工不分家的。在我们今天社会美育实践的过程当中,应该思考无土化时代如何回归乡村。
黄淋指出目前川美老师已经从高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拓展社会的边界,那么下一步应该思考艺术乡建的锐度如何实现。目前我们已经与乡村和社区建立了深度链接的关系,接下来应考虑更深入的链接到每个家庭的每一个生命体,更好的激发和带动参与者的在场。项目实践能够使美育的方法系统化、可持续化的生长和创新,同时将共创共生的观念根植于社区与乡村中。
娄金指出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是一体两面的,社会美育今天具有连续不断的生长性、实验性性、生活性,它的结构化很完整。所谓的乡村艺术到城市的艺术,到家园艺术它本身就是乡村与城市的问题,这种乡村与城市的融合如何转化的问题还有待思考。最后娄金呼吁更多的同学们参与到社区美育与乡村美育的实践中来。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和热烈研讨后,研讨会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既是“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协同创新团队”一年来工作的回顾总结,也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通过团队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新的一年里,团队将持续深入的展开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实践和研究,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带领川美学子参与到美育建设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