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关磊:单义艺术工作室就像是一个“柏拉图学园”或者是一个古希腊的某学派。工作室有明确的学术方向,但是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尊重。单义艺术工作室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或一个空间,而是一群活跃的人和一系列有生命力的艺术实践。我觉得这里是真正的皇冠新体育app,就如梅贻琦先生说的“皇冠新体育app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皇冠新体育app,不仅老师要是大师,学生亦要成为大师。在单义艺术工作室进行艺术实践,就是在一个极度限制的空间中自由地狂欢。
殷世炎:在单义艺术工作室中的学习和工作都贯彻着一种相信:对艺术的力量的相信;对工作室作为一个集体可以发挥出巨大能量的相信;对朱小禾老师的单义艺术主张的相信;对工作室每一个同学的相信。
单义艺术工作室的艺术实践不是在再现朱小禾老师的艺术主张。每一位成员都是重要的个体,每一位成员都在建立、偏离、拓展着单义艺术的边界。
也由于这种相信,在工作室的运行中每一位成员也都在为工作室的发展从很多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重视整理文献资料,上课录音、教学文献、同学们实践过程、作品呈现...现已完成了《2015-2017单义艺术工作室年鉴》一书,并在持续进行其他工作室出版物的准备整理。
进行公众号和网站建设,展示工作室的教学文献和作品。每五周进行一次公众号作品发布,不仅作为工作室内部教学检查,而且也接受外界对于工作室的批评鞭策。
除每周朱老师上课以外,同学们还会组织进行讨论艺术史和当代艺术案例。同学们之间密切关注彼此之间的创作情况,积极讨论解决创作中的问题,把握创作的方向。
单义艺术会伴随着我们的实践而更加丰富。
周浩:在工作室的每日学习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工作时间。时间安排上很自由,但是大家都能保证来工作室的基本时间段,早起的同学会呆到晚上11点走,起得晚的同学也会呆到晚上凌晨两三点回去,工作室的学习任务是重中之重,比较好的状态就是无论休息或工作,都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氛围中。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各自的研究方向,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探索,在这方面,工作室是极为开放和自由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整体工作室同学们又呈现出一个整体的样貌,大家就在这种平衡的状态里各自发展,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运行当中,各项事务分工极其精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负责部分。作为工作室的前图书管理员,工作室的购书是整体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在工作室的购书计划中,优秀艺术家的画册会仔细筛选印刷质量,出版社等,通常要看到实体图书质量优秀后我才会同意购入,既有古典绘画,也有当代艺术;文学书也会购入,在仔细挑选作者和对工作室的学习的帮助程度后会认真斟酌,如卡夫卡、格里耶等;此外也有除艺术外其他领域方面的丛书,比如物理、生物、医学等等,满足个人购买欲望或纯粹娱乐的书籍是不予准可购买的。在日常工作时,会进行录像,对同学作品进度要随时掌握,交流,以及制作工作室视频,在开会、看展、讲座、外出考察的同时,也要随时摄影、录像记录,添加到工作室运行资料库当中,为各种宣传情况做准备。 工作室处在一个完善高效的运行状态中。
陈紫荆:在单义工作室,大家进行艺术创作,并且以开放的姿态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这里,学习主要是通过研究艺术案例和自己进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和克服自身的问题,然后在自己所探索的方向上不断深入下去。在工作室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我来说,也许最大的一点改变就是,我不再会仅凭感觉去选择和评判我所见到的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加清醒的态度,尝试着去看见更多的东西、去明确其中的艺术力量生发的方式。我们会在每周一上课的时候找几个当代艺术家的案例来研究,每周五下午找几个传统的艺术家案例来观察;通过这些讨论,我们能看到艺术史上的许多承接关系。同时,工作室收藏的书籍也是多方面的,因为同学们都有各自的探索方向,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媒介,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来源,所以从另一个方面上说,藏书也能反映同学们的关注点和探索过程,而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
贾馨茹:在这里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我从一度的迷茫中渐渐明晰艺术的力量,我决定要做艺术,我的生活因为这个决定发生了改变。
孙千淇:工作室是一个兼容并包的集体,在工作室的这段时间,能感受到自己和其他艺术个体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通过自己身体性的介入慢慢的能感受到何为单义运作。在工作室,通过了解和学习诸多艺术家的案例能渐渐明晰自己所要走的方向和所要探索的关系,并且为之坚定不移这个是很重要的。通过长时间对材料的运作并与材料之间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进而在某个巧合时刻便有可能到达自己理想的那个制高点。
陈梓睿:和自己在校外租一个空房间不同的是,这里有某种精神。尤其对我来说,待在这里持续不断地让我剔除在我心里模棱两可和犹豫不决的地方。也是这段时间慢慢放下一些不属于自己不属于作品的情结,以一种最少程度的干扰的方式审视艺术,同时也是审视自己。
学习基于对于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案例的分析,从而也获得了某种代入式的感受。我自己做作品也都是基于自身的感受出发,在这同时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和新的可能性。
刘皓南:我觉得工作室最好的一点除了导师的领导方面,就是工作室的同学们。作为一个团体,工作室的很大一部分生命力其实来源于成员,大家组织起更细致的运作过程中的框架和结构,作为团体去前进。
我个人其实有很多问题,无论是学业的还是生活习惯上的,这些问题影响着我的状态,我之前很多时候都集中不了注意力,呆在工作室的时间也很少,但是大家给我很多帮助,大家对我超负责任的一次次的帮助我:给我梳理很多关系,鞭策我。做艺术是需要整个生命的投入和相信的,大家为了帮助我,为我制定了严格的生活作息表,比如看的书目,或者时间段的安排,对准时的要求。我之前对生活失控的部分得到了调整和控制。我很感动。我会继续努力的。
张弛:特色工作室是在美院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不同于传统的素描、色彩、创作的体系,我们工作室是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在工作室中我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工作室的同学交流、讨论,更直接地感受、探索艺术的力量,更深入地进行艺术实践。工作室的同学来自各个院系,各个年级,打破了原本一个院系,一个年级的限制,老师同样会鼓励我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给了我们很自由全面的学习空间。
任旻洁:学校对朱老师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支持,朱老师对同学们的想法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支持。在这双重叠加的尊重与支持下,单义艺术工作室能发挥出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要买的书;可以自己决定要去什么地方考察,看什么样的展览或历史古迹;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做展览,然后去执行;也可以自己决定每周五下午开设一门古典课程以及如何使用公众号。这些决定都是服务于我们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以及工作室的延续性。工作室的延续也是为了我们能在未来持续进行我们自己的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