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新体育app
 
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篆刻2(明清流派印)》

《篆刻2(明清流派印)》

一、课程大纲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篆刻2(明清流派印)》

课程编号:62018023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64课时

课程安排:二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一、课程简介

   了解明清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把握篆刻由实用艺术转化为文人艺术的文化脉络及特色。通过临刻明清流派印中不同流派、风格类型、印式形式的经典作品,体会、认识把握其线质、字法、章法、刀法、边款的艺术特征及规律,为以后的篆刻创作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学习明清篆刻流派印章等重要阶段中各种风格、类型印式,对经典作品进行临摹、临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其线质、字法、章法、刀法、边款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技法,领会其风格特征与艺术精神,并能有目的性地加以初步运用。

   教学以课堂讲授、经典名作解析、示范、摹写、临刻训练、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着重以背临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研究和精髓提取的学习能力。

 

2、教学目的(引自教学大纲)

1、全面认识小篆的技法特点和风格流派,进行比较式的临摹和研究;

2、小篆字法、结体、章法的综合把握能力和书写能力;

3、小篆创作中集字式、意仿式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掌握;

4、能比较独立自由地完成小篆的仿作或创作作品。

  

二、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

教学板块

主要内容与要求

建议学时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1知识讲授、经典作品剖析

2、明清流派印的风格类型;

3、流派印中篆法的结字方法。              

教学要求:

1、能够厘清明清流派印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征;遴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一家进行深度临摹;

2、刀法的分辨和字法的剖析能力;

3、章法空间营造的方式鉴赏能力。

12学时

 

 

技法训练

教学内容:

1、冲刀、切刀及其它刀法的训练

2徽派、浙派、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及其他流派印人作品的临刻、临摹 

3边款的刻治与拓制

教学要求:

1、个人临摹的深入和刻印能力的全面提升;

2、把握流派印的风格和样式,提高作品的鉴赏力和审美判断力。

 

36学时

 

创作实践

教学内容:

1、遴选一家流派印名家的作品进行临摹和仿作。

2、粘贴印屏及教学小结           

 

教学要求:

根据个人的艺术特征进行临摹与仿作。要求学生避免无目的临摹,强调因人而异的选择范印。

 

16学时

 

2、教学安排(引自教案)

自第11周星期1 至  第15周星期3

(2017年5月2日——2017年5月31日)

讲课学时

6

实践学时

58

总学时

周数4×周学时 16 = 64学时

年级     班级      人数      

皇冠新体育app

篆刻2课程教案

2016  \  2017  年度   第2学期

教学单位 中国画系 专业  书法 专业方向 书法

 

课程

名称

篆刻2

课程

性质

公共课

专业课

通选课

考核

方式

结课作品与平日成绩相结合

课程描述

   本课程以徽派、浙派、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及其他流派印人作品为研究学习对象。通过临摹、临刻明清流派印中不同流派、风格类型、印式形式的经典作品,体会、认识把握其线质、字法、章法、刀法、边款的艺术特征及规律。掌握边款的刻治、拓印及粘贴印屏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印谱

教材或

参考文献

《中国历代篆刻集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出版社,1985

《上海博物馆藏古玺印选》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课程重难点         及解决思路

基于大纲要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分为:1.摹印是篆刻艺术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摹写与刀刻的两重工序,可以把握和体会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审美取向。2.学习经典篆刻范本,挑选优秀的、可学的作品进行学习和摹刻,细致的体会各派篆法、刀法、款识不同特点与共性。认识字法的重要性,刀法的多样性建立在对字法的高度清晰认识上。

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在基本掌握特点后,通过临创转换的方式,进行仿创和意临,通过实践的方式把握和吸收流派印艺术特征,并逐渐学会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篆刻艺术语言。

 

 

教学单位主管领导:          教研室主任:           任课教师:  

 

周  次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

作业要求

评分标准

第1  周至

第 2 周

讲授流派印发展史,理清篆刻流派的风格取向和艺术特点,分析各家代表作。研读相关印论并对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讲授法

挑选一家的代表作品,采用对比法写短文简要分析其刀法与篆法特点。

描述清晰准确语言通顺,并能有一定自身的体会和理解。严禁抄袭和照搬。

第2  周至

第 3 周

示范不同刀法和篆法,分析不同技法所达成的不同效果。挑选各派经典范本课堂临摹和指导。

演示法、练习法

每种流派2方左右,要求不少于8方

临摹准确,能基本符合临摹对象的艺术特征,掌握学习对象的字法、刀法、章法等因素。

第 3 周至

第 4 周

选择偏好的流派,进行专项的学习和临摹,进一步把握深层的篆刻艺术语言及规律。

讲授、示范、练习法

摹刻作业不少于8方

对所选流派能较好的掌握其艺术特征,并具备一定的临创转换能力。

第 4 周至

第 4 周

对边款进行专项的摹刻练习,并学习拓印技巧,并最终制作印屏。

刻制、制作、修订

刻制边款及制作印屏

印屏形式完整,能展现本课程所学内容。

填写日期:                   

 

3、教学案例

      印稿摹写与逻辑训练       书法转印稿教学案例  

流派印经典案例和技法分析:

 同构法、加法、减法、图形化等。

 

    线质

线条是承载作者审美的载体,不同的线质会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是我们在创作中情感表达的依托,只有符合作者意趣设计的线条才能在合适的字法与章法中成立。如下从左到右分别为黄牧甫、齐白石、吴昌硕,再不看清是什么字,只是简单的纵线排列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手段、刻法、节奏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意趣。

     

 

 

    字法

字法,可以说是篆刻的核心,是重中之重。其直接决定了篆刻创作的水平,是没个篆刻艺术学习者必须过关的硬指标。也是形成个人风格,使篆刻脱离实用艺术形成自身独特艺术的重要原因。

      IMG_256             IMG_256

重点:

1.感受不同文字资料之间的区别,查阅大量其他文字资料,开拓眼界。

 

章法

 章法和字法为统一整体,字法是线条的组合方式,那么章法就是字与字的组合方式。章法是建立在字法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字法进行加工、处理、融合的步骤。

 

 

刀法

古有三十六种刀法之称,但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其实只有两种:

1冲刀 2切刀

    其余均为变体,服务于整体,而不能简单归为刀法技术,整体的和谐性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

 

边款

学习拓印边款的工序,准备材料和观看示范视频。

重点:1名家边款分析

      2边款取法材料的博取

      3边款内容设计(形式和内容)

 

 

黏贴印屏:

 

     1广泛观看当代优秀印屏,分辨好坏之分。

     2尝试将之前的作品自己做成印屏形式。

     3展示优秀印屏,并模仿制作。

课程总结:

与学生讨论收获和所得以及课程的不足,以期改正。

   

 

 

课程实施效果支撑材料

课程实施效果支撑材料

 

一、        评教成绩

       

 


二、        部分课程同学参展证书

 













 

 

 

 

 

 

 

 

 

 


三、        优秀作品展示

临摹

 


 

 

 

 

 

 

 

 

 


临创













 

 

 

 

 

 

 

 

 


三、课程成果

学生感言

            感言2             webwxgetmsgimg

 

4、教师教学感悟

篆刻2教学感言

    作为一名工作两年的青年教师,虽通过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感到教学如同暗夜行路只能自己边摸索边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一种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在2016、2017年分别上了两次篆刻2的课程,并有幸被列为新开课程建设序列,也正是在这种对课程不断深入和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篆刻教学的新思路。

    在对待教学的安排上: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年级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学素材,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上好每一门课。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示范的技术,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甚至提前演练。身为青年教师,因为教学经验不够导致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

再次,要重答疑工作,因为学生在答疑时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答疑的同时可以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查遗补缺和深化理解,可以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正所谓教学相长。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

    首先,设置一个基本原则即“以知带技,以技求道”, 引领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学习篆刻史:分析当时当代历史、书法背景等因素比较这一时期篆刻发展,进而整理分析、归类综合得出系统清晰的知识脉络。同时掌握篆刻艺术语言,包括字法、刀法、拓印等技术,掌握基本的实临以及略带艺术处理的变体临摹的方式方法。

    其次,正对本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实施四个解决方式,即择重去繁、由量转质、博取精研、刻书同步。

    再次,结合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针对印外求印,即向篆刻范畴以外的文字拓展,比如碑刻、金文、瓦当、造像等,均可以运用和吸收到篆刻艺术领域的新思路。并且逐步拓展到以美院开放式办学思路,以传统艺术内涵为依托,探求课程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择选其他学科,相关联或可以采用的合适办法进行创新型教学思路探索。

         教学得与失:

    在这两次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成果颇丰,但是还是有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第一,应更加注重对明清流派印风个案的挖掘。虽然课程很好的覆盖了明清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流派,但是针对其中的某一家进行深入训练部分不够充分。部分同学对某一家的深入性不够,还需继续加强,从某一家的书法、审美、经历等方面着力,挖掘某一家的艺术特征进行提炼和深化。

第二,技法分析案例还需深入,少数技法分析不足,还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应扩充教学案例与技法分析途径,寻找新的方式方法。

第三,印外求印拓展还有所不足,受限于课时和教学内容体量,在对新媒介和素材上的发生上还有所不足,需要继续开展跨学科专业建设。

本次课程建设对我和课程设置都受益良多,虽然还有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但是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依照本次课程建设的经验,力争将本专业提升至一个新的台阶。

 

5、课程建设实施报告

 

 

篆刻2课程实施报告书

一、教学内容改革

篆刻二是一门基础类课程,其直接衔接篆刻一(秦汉印)同篆刻创作,是篆刻课程中的重要承上启下部分,也是学生由篆刻临摹向主体意识的篆刻创作转换的开端。使专业学生可以更好的从临摹向创作阶段过渡,同时大量明清时期篆刻家的实践也为他们提供了参考借鉴并开拓了他们创作思路。

临摹是篆刻学习的必经之路,是体味篆刻艺术创作语言的不二法门,但由于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定位其为以临带创,实现临摹、变体双发声。对培养学生篆刻艺术语言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很好的启迪和拓展。“创作是检验临摹的唯一标准。”所以解决如何用,怎么用,也是临摹课应该有所涉猎的领域。

建设过程

1.讲授流派印以及印学发展史。(设定学习范围,择选优秀范本)2.补充古文字、金石学的研究成果,丰富本学科交叉覆盖能力。3.不同刀法和篆法的分析以及示范。4.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偏好的流派并进行专项训练与辅导。5.进行临创转换训练(针对性临摹—仿创—尝试性创作—突破性创作)6.拓印边款技术以及印屏制作技法初探。

教学目标

(1)对于书法本科专业,篆刻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在艺术门类的层面上是和书法并驾齐驱又互为补充的学科,本课程立足于篆刻课程中最重要的临创转换部分,以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深入某一篆刻流派并在指引下进行临创转换,使学生可以掌握篆刻创作的基本方法。(2)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激发创作潜质,为今后的创作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本课程融入新方式方法,采取科学的逐级训练课程设置,将本课程重点分解为多个单元,使学生可以层级掌握,避免单纯的输入式教学,引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运行

1. 课程效果显著,同学均达到课程目标即能掌握篆刻流派中的明清印风,并可以进行一定的临创转换实践。

2. 课堂组织严谨有序,在针对性训练时有互动和交流环节,并依据效果适当尝试进行拓展和生发。

 

二、教学方法改革

本次课程建设根据调整使用教学方法有:

(1) 讲授法

按照流派印发展脉络从明至清,甄选代表篆刻家的代表作品,分析留牌瘾从发轫到成熟再到顶峰的发展历程,梳理流派印风的基本规律,从理论及史学的角度探究篆刻明清流派印风的特征和价值。

(2) 演示法(示范)

通过实践示范的方式,分别就篆刻临摹、边款刻制、边款拓印等方面进行现场实践示范。

(3) 练习法

就本门课程的关键技术难点和知识要点进行专项练习,并将练习项目细化为具体教学案例,并针对有难度、有技术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拆解。

(4)互动展示,小组讨论

   同学之间组织交流探讨,并就某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依照座次的排列分为数个小组,并组织小组间讨论,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素养。

 

 3.新型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拆分训练、分解训练的方式 4.指导性训练,因材施教 5.引入新技术,数码高清放大、微距实物分析、香蕉水(天那水)上石等6.篆刻创作与设计、绘画相结合

 

三、建设效果及推广应用

1. 本门课程结课效果显著,两次课程所有同学均达到课程要求,无一人不达标。其中较为突出者有14级郑惠雯篆刻作品入选第七届黄原奖学金,15级刘思彤凭借篆刻作品入选重庆市第九届篆刻展。

2. 依照本课程所浓缩的篆刻2明清流派印风微课,在校级课程比赛中获教学明星奖。

 

四、建设存在问题与改进思考

1. 对某个流派深入不够,虽然课程很好的覆盖了明清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流派,但是针对其中的某一家进行深入训练部分不够充分。部分同学对某一家的深入性不够,还需继续加强,从某一家的书法、审美、经历等方面着力,挖掘某一家的艺术特征进行提炼和深化。

2. 技法分析案例还需深入,少数技法分析不足,还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应扩充教学案例与技法分析途径,寻找新的方式方法。

3.  印外求印拓展还有所不足,受限于课时和教学内容体量,在对新媒介和素材上的发生上还有所不足,需要继续开展跨学科专业建设。

 

 

 

 

 

 

 

 

2018-04-2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