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道泉(1902—1969),男,字本立,四川达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文联国画组组长。先后在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成都南虹艺术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皇冠新体育app任教。60年代皇冠新体育app中国画分科教学花鸟画方向负责人,是皇冠新体育app中国画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与建设者之一。
1902年出生于四川达县景市乡,自幼酷爱乡间花鸟草虫及涂鸦。1922年,20岁的他随身为民间中医兼做纸张生意的父亲钟达生到达武汉,当即考入由辛亥革命元老蒋兰圃创办的中国最早三所美术学校之一的武昌美术专门学校,为首批仅招收的8名学员之一。1922年毕业后又进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1926年又随潘天寿、张聿光转入上海新华艺大,其突出的才华深受潘、张二人器重。经潘天寿举荐至吴昌硕门下,得昌硕笔意之精髓。毕业后回到武昌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27年秋与蒋兰圃先生等人成立了以“ 阐扬国故、振起艺术”为宗旨的湖北第一家民间学术团体“梅社”,号称“梅社十友”,此间兼任乐理教授。1930年又与唐一禾发起成立“武美艺术研究会”,1935年被公推为主席。该研究会举办多次画展及公演,汇集了后来成为国家艺术栋梁的大批人才,如吕骥、贺绿汀、关良、丽尼等,致湖北艺术日趋活跃,钟道泉与唐一禾成为这一时期湖北新兴美术活动的强力推手。相继参加了中华民国第一、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并于1936年3月在汉口总商会举办“钟道泉个人绘画展览会”。其间又专程赴北京拜访齐白石,得齐白石题赠。抗战初期,湖北画家们宣传抗日,钟道泉也挥毫助赈。1938年武昌美术专门学校遭日军轰炸,他携家人内迁至四川。此时四川“大后方”大家云集,钟道泉不仅与张大千、徐悲鸿等同行有了便捷的亲密交流,也与历史学家顾颉刚、学者谢无量、舞蹈家吴晓邦、歌唱家蔡绍序、医学家李九皋等各界名家过往交厚,籍以熔铸成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早在40年代,他即向国人介绍印象派在内的西方现代作品。1944年参加教育部第三次全国美展。1947年以个人名义举办了“收集欧洲名画片展”,在社会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他还担任四川重要画展国画作品参展资格审查的把关人,享有“西南国画宗师”之誉。解放后,参加四川省第一届文代会并荣任四川省文联国画组组长,1956年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58作品《红芳晓露浓》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与同仁举办了“柯瑝、王渔父、吴一峰、钟道泉、杨济川五人画展”。1969年4月,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钟道泉早期作品注重墨色的运用,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显现出一种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三十年代就被评论界称作“大气磅礴”,也被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赞为“自然神似”。五十年代初,他开始探究中国画的设色技法,深入研究深邃的中国画色彩观念,并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充分利用点染的笔法,精准地造型状物,让色墨交融,相互增辉,获得近看洒脱,远观雅丽的色彩效果,创作了诸如《喜鹊闹梅》《春风齐笑》等作品。六十年代初期,其色墨交融的技艺更加娴熟,并追求高雅格调。《芳菲图》《何须名苑看春风》《锦江日日呈锦样》《春容遍照映山红》等作品,跃然于画纸上的不仅仅是灵动变幻的笔墨色彩,还有不可遏制的精神力量。六十年代后期,其作品愈加成熟,融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之精髓,以自由洒脱、空灵清新、出神入化的风格示人,凸显出自然之道的独特画风。萧建初先生有评:“笔端之下,唯余众生活力;笔墨所到,尽显生命玄机,和光同尘、清纯超逸”,还进一步赞曰:“墨气淋漓酣畅、色泽厚重丰润、笔力遒劲饱满、画气豪放苍劲”。
钟道泉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创作,艺术活动逾半个世纪。其个性达观幽默,讲课创作时风度翩翩。50年代末,前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来学校参观,看到钟道泉先生现场作画,被其胸有成竹,出神入化的绝活倾倒。他的艺术思想宏阔博大,提倡在艺术创作上,将不同艺术门类、学科之间给予融会贯通。在艺术实践中,将勾勒点染的技法融入音乐的节奏,弦律的调性,形成鲜明的个性语言。他的教学思想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调做人胸襟宽广豁达。教学方法上他重视中国画特别的艺术规律,强调言传身教,亲自示范。学习方法提倡师法自然,重视写生。
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为其出版《花鸟画小辑》,1977年获得平反,举办有遗作展,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钟道泉国画选》,1999年遗作应邀参加“20世纪天府百年绘画展”。
《花鸟册页》
49X45cm
年代不详